枣院青年朗读者|习书记邀请我们到县委会议室座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二)
青年朗读者栏目
全书简介:
本书通过24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4年8月至2021年4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习近平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用高尚的人格感染青年,用真理的力量感召青年,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青年,以深厚的理论启迪青年,为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树立了“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的光辉典范。这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一幕幕情景,无不闪耀着智慧火花、体现着情感温度、彰显着思想伟力,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本书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鲜活读本,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助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翻开《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当事人将当年事娓娓道来,
循着音迹,畅谈过往,
跨越时间,
喊住流年中的青年时代。
回头,又是一代朝气蓬勃、
身怀抱负的大学生们,
枣院青年正用心品读、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第一篇概述:1984年8月5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邀请河北大学翟玉虎等约20名暑期返乡的正定籍大学生,到县委会议室座谈。习近平同志请大家一起为正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向同学们发出了“欢迎大家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的诚挚邀请。参加座谈的同学们被习近平同志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深深感受到了县委对人才的重视和期盼,激发了挚爱家乡的热情和报效家乡的决心。
采访对象:翟玉虎,男,1963年8月生,河北正定人,河北大学中文系1982级本科生,曾任石家庄市计划委员会综合科副科长,中共涿州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省委企业工委企业改革调研处处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省旅游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现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采访日期:2020年10月30日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篇章节选一
采访组:翟玉虎同志,您好!1984年8月5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邀请暑期返乡的正定籍大学生代表,到县委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作为与会的亲历者,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翟玉虎:1984年暑假,记得是8月4日下午,我突然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要我到大队部接电话。当时,我正在地里干活儿,听到广播后,就撂下手中的活儿,马上赶到了大队部。
电话是我在河北大学同届的历史系同学郭诚从正定具林业局打来的。他说,县委要召开正定县暑期返乡大学生代表座谈会,邀请南村乡的我和孙明华同学一起来参加,第二天上午8点在县委大门口集合
得知这个消息,我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选作代表的。我猜想,可能因为河北大学是省里最好的一所综合大学,中文专业又是学校名牌专业吧。
孙明华家离我们村不远,我俩曾是正定三中的同学,现在又是河北大学的同学,关系特别好。他是体育特长生,提前一年就被河北大学历史系录取了。现在想想,那时若让我一个人去,还真有点儿心虚,有个同学一起去正好可以壮壮胆。
我从农村考上大学,那时正就读于河北大学二年级。虽然走出去上了大学,但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哪能想到自己会被邀请去县里开会啊,所以我对这次经历刻骨铭心。
家人和乡邻听说我要去县里开会,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而我着实有一种被人尊重的自豪感。那时我们年龄小,又是学生,见到村支部书记还有些胆怯,见乡党委书记都不容易。出发时,家里大人们一再叮嘱:“到了县里,多听听人家讲啥,想好了再说。”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篇章节选二
采访组:听说总结讲话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欢迎大家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的建议。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
翟玉虎:习书记听完同学们发言后,站起来说:“大学生要成才报效国家有多种选择,在大城市大机关可以作贡献,在基层一样可以发光发热,干成一番事业。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看不起基层,上了学就想出国,留在大城市,觉得基层苦,接触的人土,工作条件差,于不了什么事。其实,基层更需要大学生,更需要人才。实话对你们说,我从北京到正定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有人说,你好不容易回城了,怎么又去正定县啊?那是什么地方啊?人各有志,我还是坚定到基层。我觉得在基层很充实,有干头儿,没有什么不好的。”
习书记动情地说:“欢迎在座的各位同学回来和我们一起建设家乡。你们回来,我举双手欢迎!”“最后,我给在座的同学提一个建议,希望你们学成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都被习书记的真诚所感染,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响成一片,纷纷争相表达热爱家乡、参与建设家乡的豪情。
真挚、坚毅、踏实,这是习书记留给我们的第三个印象。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篇章节选三
采访组:刚才您谈到您的叔叔翟民英也是沾了“人才经”的光,能展开说一说吗?
翟玉虎:我的叔叔翟民英当时是正定县林业局果树站的“临时工”技术员,至今还珍藏着盖有习书记印章的“自学成才奖”奖励证书呢。
习书记当年在正定时,号召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叔叔就骑上自行车,驮上被子,走遍全县102个果园,给农民们讲果树栽培技术。习书记下乡调研时,发现滹沱河、老磁河沿岸河滩地绿化不够,大风一刮漫天黄沙,生态环境恶劣。他提出要大搞绿化,改造整治滹沱河和老磁河,当时树立的样板就是塔元庄。叔叔在那里扎根三年,最终使2000多亩河滩地全部实现了绿化。因工作成绩突出,叔叔后来被转为正式干部,还被破格提拔为县林业局果树站站长。当时,还有一批本县的“土专家”受到重用,成为正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正是得益于习书记的“人才经”,叔叔一家才“吃上了商品粮”。我叔叔原来是农业户口,“农转非”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事!叔叔退休时是县林业局副局长,当年,从农业户口走到这一步是相当难的。这也是叔叔一直引以为傲的事。
本期青年朗读者《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由枣庄学院广播站录制,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会。